记者:若国足没更多归化 世界杯扩军名额大概率给乌兹等队提供
近年来,国际足联对世界杯的扩军计划引发了广泛讨论,尤其是对于亚洲足球而言,这意味着更多的出线机会。然而,摆在中国国家足球队面前的现实却不容乐观:如果无法引入更多归化球员,扩军后的名额很可能会被乌兹别克斯坦等实力稳步提升的队伍抢占。
中国足球近年来在归化球员政策上取得了一定成效,像艾克森、洛国富等球员的加入,确实在短期内提升了国家队的竞争力。然而,归化球员的数量和质量依然有限,部分球员因年龄或状态问题无法长期为国足效力。更重要的是,国内青训体系的薄弱使得本土球员难以接班,整体实力提升缓慢。专家指出,如果不加快归化步伐,国足在亚洲范围内的竞争力将进一步被削弱。
相比之下,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球队近年来展现出了强劲的上升势头。他们的年轻球员在国际赛事中频频崭露头角,战术体系也更加成熟。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,他们在U23亚洲杯上的出色表现已经证明了其青训体系的成功,而国家队在世预赛中的稳定发挥更是令人印象深刻。
国际足联宣布世界杯从2026年起将扩军至48支球队,亚洲区的出线名额预计将增加到8.5个。这一政策无疑为亚洲二流球队提供了更多机会,但对于国足来说,机会背后也隐藏着巨大挑战。扩军并不意味着门槛降低,因为其他亚洲球队同样在加速进步。乌兹别克斯坦、伊拉克甚至越南等队都在积极备战,力求在未来的世预赛中分得一杯羹。

国足若想抓住这一机遇,归化政策或许是短期内提升实力的有效途径。没有更多高水平归化球员的加入,国足在与这些新兴力量的竞争中将处于下风。尤其是面对乌兹别克斯坦这种既有技术又有体能的球队,国足现有的阵容很难占据优势。
归化球员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球队实力,但并非长久之计。业内人士认为,归化应与青训改革并行,只有培养出更多本土人才,国足才能真正摆脱对归化球员的依赖。然而,青训的成果需要时间,短期内若不引入更多具备即战力的归化球员,国足在世预赛中的表现恐难有突破。
以巴西和阿根廷的归化球员为例,这些国家在归化政策上也曾有过尝试,但他们的核心始终是本土培养的球员。反观国足,归化球员的使用更多是为了“救急”,而非系统性规划。如何在归化与青训之间找到平衡,将是未来几年中国足球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在亚洲足坛的表现有目共睹。他们的球员不仅在国内联赛中积累了丰富经验,还有不少人效力于欧洲低级别联赛,技战术水平显著提高。数据统计显示,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近五年的国际比赛胜率逐年攀升,已成为亚洲二流球队中的佼佼者。与此同时,国足在面对这类对手时往往显得办法不多,攻防两端均存在明显短板。
此外,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球队也在迅速成长。尤其是越南队,他们在近年来的世预赛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清晰的战术风格。国足若不及时调整,未来在亚洲范围内的排名可能会进一步下滑,世界杯扩军带来的名额优势也将拱手让人。
